跳到主要內容區

校史沿革

 

本校因地處山陬,資訊傳達不易,教育事業之興起為期甚晚。然經先民蓽路藍縷、慘澹經營,以及政府關心教育之德政,終能從日據時代簡陋之講習所,發展至當前設備完善之國民小學。

民國二十一年,地方耆老胡德金先生通曉漢文,約集學生於郡坑村蔡全鎮君之工寮教授漢文,開啟郡坑文化教育之先河 。後因日本政府規定學校均須教授日文,於是商請集集公學校社子分教場 ( 今水里國小前身 ) 分派教師支援。

民國二十三年四月一日,於原址設立郡坑蓬萊書房,招收學生一班。上午教授日文,下午教授漢文,可謂本校之前身。

民國二十七年四月一日,成立水里公學校郡坑分離教室。民國二十五年四月一日,遷至上安坪仔頂劉阿發君之屋後,成立郡坑國語講習所,招收學生二班,稍具學校之規模。

民國二十九年,原來用竹材建成之教室,遭受颱風侵襲,不堪使用,乃遷至郡坑劉阿春厝邊及郡坑店仔邊繼續上課 。


民國三十年四月一日,地方士紳劉阿發君任創校主任委員,發動上安、郡坑、新山三村居民義務勞動,於現址整地建校,於九月十日正式落成使用。


民國三十五年四月一日,本校正式獨立,定名為郡坑國民學校。

民國五十七年九月,改制為南投縣水里鄉郡坑國民小學。本校全盛時期,全校共十三班,學生七百餘人。後因受政府人口政策及農村人口外流的影響,學生數大量銳減。
   
本校創校迄今已六十餘年,歷屆畢業生三千餘人。遍佈社會各階層,士農工商,皆能發揮所長,貢獻社會,素為大眾讚譽有加。但願吾人更能承先啟後,繼往開來,造就更多有為有守之「郡坑人」, 締造「郡坑之光」。

登入成功